导读:   “聪明”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我们都希望自己足够聪明,另一方面那些本可以取得更好成果的人们,反因他们的所谓聪明败下阵来。人生是...

  “聪明”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我们都希望自己足够聪明,另一方面那些本可以取得更好成果的人们,反因他们的所谓聪明败下阵来。人生是一场长跑,会面对太多的风风雨雨,所谓一帆风顺不过是笑谈而已,在人生的种种困难和障碍面前,人们除了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没有任何捷径。

  “你真聪明!”

  不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当被人这么赞美时,表面上我们沉默不语,或谦逊地说“哪有哪有”,心里其实乐开了花。

  聪明!

  聪明意味着智商比“普通人”高,当然了,我不是普通人;

  聪明意味着无需过多努力,就可以获得不错的成绩;

  聪明更意味着不可逆转的力量,我的优秀是天生的。

  可惜,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功的,获得突破性成长的,却往往是那些看起来不够“聪明”的人。

  因为自知“不够聪明”,他们比别人勤奋努力,比别人更加踏实。

  因为自知“不够聪明”,他们没有太多的侥幸心理,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行。

  更因为自知“不够聪明”,他们相信勤能补拙,视勤奋努力为天经地义。

  那么,对于我们这些希望取得人生成果的人们来说,究竟是聪明更重要,还是努力更重要呢?

  我说了不算,让我们来听听大师的观点。

  大师告诉我们,不要夸别人聪明,应该对他说“你很努力”!

  对孩子如此,对成年人亦如此。

  美国最权威的脑神经科学家约翰。梅迪纳在他的著作《让孩子的大脑自由》中写道,如果你一直用这种方式(夸孩子聪明)来表扬孩子,那么有3件事情很可能会发生:

  1. 孩子会把错误视为失败。

  是啊,面对那些一个劲地表扬自己聪明的父母,孩子们已知晓自己与别的小孩是“不一样”的,自己的才智天生就比别人好。既然自己无需努力就已如此出类拔萃,还要努力干嘛呢?而且他们怎可能去犯常人才犯的错误呢?

  他们往往自视甚高,不愿意为取得成果付出太多的努力,在他们眼里太过努力正显得“不够聪明”,因此一旦面临失败他们更容易自暴自弃,对于他们来说努力是没用的,重要的是拥有那些固定的特质。

  2. 孩子会变得更在乎自己看起来是否聪明,而不是能否学到有用的知识。

  是否聪明,是否具备优于常人的固定特质是他们最看重的,至于学知识在他们眼里可有可无,他们认为只有那些不够聪明的人才需要“额外”学习知识,而聪明如他们根本不需要那么努力的学习知识,似乎知识天生就装在了他们的脑袋里,只待随时调用。

  3. 孩子不再愿意找出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并且变得不愿勤奋努力。

  对如此“聪明”的孩子来说,找出问题出在哪里对他们而言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他们认为不是主观努力就能怎样的,比主观努力重要千百倍的是天生的固定特质,那些只有他们才具备的优异的固定特质,因此他们不愿勤奋努力,并视勤奋努力为愚笨的象征。

  关于此,约翰。梅迪纳先生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典型的案例:

  伊森是一个孩子,他来自西雅图,父亲是位资深教授。

  伊森的父母总是夸他:“伊森,你太聪明了!什么都难不倒你!我们为你骄傲!”只要伊森在数学、拼写等各种测验中取得好成绩,父母就会这样赞美他。

  小伊森很快就觉得,自己之所以能够轻松取得好成绩都是因为他比别人聪明。上初中后,伊森碰到了光靠小聪明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不再能够像以前那样轻松地过关斩将,而且生平第一次在学习上犯了错。他没有将这些错误视为改进的机会,毕竟,伊森之所以认为自己聪明是因为他以前可以随便地轻松搞定各门学科。但现在他却无法做到了,这意味着什么呢?难道自己没有以前那样聪明了吗?由于从未认真总结过成功经验,伊森也不知道在失败后应该怎么做。对于一路顺风顺水的孩子来说,稍稍经历几次失败就会让他们一蹶不振。果然,伊森很快就放弃了,他的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

  这个案例非常具有代表性。

  尽管伊森的父亲是资深教授,他却显然没有找到激励孩子内在动力的法门。

  关于此,约翰。梅迪纳先生告诉了我们两个概念,一个是“固定思维定势”,一个是“成长思维定势”。

  从字面就很好理解,所谓“固定思维定势”是有意无意的告诉孩子,你非常聪明,这个特质是天生的,是不可逆转的,是其他人没有的,是值得被其他人羡慕的。

  那好了,当父母老师一遍遍地告诉孩子他们很聪明时,先暂且不论他们是不是真的在智商上天生优于常人,现状是孩子们已然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他们认定聪明是自己的重要特质,聪明是使他们获得成果的唯一重要因素。

  孩子们心里想,既然我已拥有别人不具备的优异特质,我当然应该比其他人得到更多的成果,这些成果是我该得的,与我是否努力没有一点关系。而且很有可能,这些被视为聪明的孩子会看轻在他眼里不够聪明的孩子们的勤奋努力。他们心里想,为什么他要那么努力,是因为他不够聪明,没有我聪明,好吧就算他那么努力,还是不如我。因此在遇到困难时,当遭遇失败时,这些自视甚高的所谓聪明孩子,会无法接受“残酷现实”,他们更容易自暴自弃。

  拥有“成长思维定势”的孩子则不同,他们知道自己“不够聪明”,于是便下意识地用勤奋努力来弥补自己的不聪明,他们脚踏实地,愿意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他们更加坚韧、执着,一旦定下了目标便不轻易放弃。即时遭遇困难时,他们也很容易将自己调整到好的状态,以应对那些困难,他们明白自己不够聪明,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最重要的是努力克服困难,最终解决这些困难。

  于是,在成长的道路上,他们的压力承受能力磨砺的越来越强,他们对自己怀有更理性的期望,他们能预见成长路途上会出现的困难,并做好充足的准备。即时“侥幸”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他们也能很快放下得意的心态,总结成功的经验,迎接下一阶段新的挑战。

  于是在人生长河中,这些看起来“不够聪明”的孩子,因为他们怀有“成长思维定势”,他们坚信勤奋努力的价值,他们习惯了为取得成果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他们永不放弃,最终成为了人生的赢家。

  而那些怀有“固定思维定势”,抱着自己的聪明不放的,自视甚高的孩子们,却早已在困难面前主动放弃。

  约翰。梅迪纳先生说,“30多年的研究告诉我们,与经常接受‘固定思维定势’表扬的孩子相比,经常接受‘成长思维定势’表扬的孩子学习成绩好很多,他们长大后也更加成功。这一结果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因为这样的孩子总是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失败,他们不会对所犯的错误耿耿于怀,而是将错误视为有待解决的问题,随后便努力攻克难关。

  无论是在实验室里,还是在学校里,他们都更愿意解决棘手问题,而且更有可能找到问题的答案。与持有固定思维定势的孩子相比,持有成长思维定势的孩子在解答数学难题的时候其成功率比前者高出50%——60%。”

  好吧,各位父母,各位企业的管理者们,请别再对你的孩子,对你的部属说“你真聪明”,而是要大声地、清晰对他们说:“你很努力,继续加油!”

  一个主观非常努力,非常勤奋的人,才终有可能笑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也才有可能通过主观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创造生命的奇迹。

--The End--
来源:集林心得Offer-转载 | 发布者:集林Offer

版权声明:本文章,于2022-05-28 08:09:13集林Offer整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注明:别说“你很聪明” 要说“你很努力”! - 来自集林心得Offer

免责声明:集林心得Offer 站内所有信息、评论本站不对其真实性、实用性做任何承诺,请您理性查阅

本文章共有 0 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 100 个字
继续阅读相关文章
集林心得猜您想要
评论 打印 收藏 分享按钮